踏尋紅色足跡 寒山學子行|江蘇佛學院寒山學院參訪山西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為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華誕,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佛教界愛黨愛國愛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5月24、25日,江蘇佛學院寒山學院畢業(yè)班學僧參訪了山西五臺山臺懷鎮(zhèn)毛主席路居館和太原解放紀念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
毛主席路居館位于五臺山臺懷鎮(zhèn)塔院寺方丈院,占地面積750平方米,于1969年建成,2005年進行了修繕。正殿大廳陳列毛主席漢白玉大理石雕像,張震將軍1992年題字“毛澤東思想永放光芒”,華國鋒1991年題字“飛雪迎春”,兩側為毛主席居室。室內按原樣陳設,炕上鋪一床軍被,地上擺一張木桌,桌上放有一方硯臺,桌子前面有一把木椅,木桌和炕沿中間方臺上放有大盒,上架一只銅茶壺。後院東跨三間,左右兩間分別是周恩來、任弼時當年路居住室。東展廳陳列毛主席1948年在山西圖版展覽,毛主席離陜赴冀途經(jīng)山西路線圖和周恩來居室、陸定一居室。西展廳陳列任弼時居室和五臺山抗日革命斗爭史圖版展覽,分8個版塊,共108幅圖片。
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三日,在西北戰(zhàn)場人民解放軍轉入進攻形式下,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率領前委機關三千多人,離開陜北,東渡黃河,途徑山西,與4月9日傍晚時分來到五臺山,住塔院寺方丈院。第二天早晨,毛澤東、周恩來分別由地方干部陪同,觀看了寺院文物。毛澤東視察了塔院寺、十方堂寺和蒙藏合作社等處,一路上他親切地與僧人交談,關心他們的生活和佛事活動,并勉勵地方干部一定要保護好文物,要忠實地執(zhí)行黨的宗教政策,團結愛國僧人,把五臺山建設好。毛澤東在五臺山路居,雖僅有一宿,但在五臺山的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春到五臺”的美好回憶。
循著先輩的足跡,站在曾經(jīng)毛主席的工作地,讓江蘇佛學院寒山學院的學僧們體會到了當年抗戰(zhàn)之艱辛。
太原解放紀念館

太原解放紀念館,又名牛駝寨革命烈士陵園,占地面積245畝。為了緬懷革命先烈,啟迪后人,褒揚攻打東山四大要塞爭奪戰(zhàn)犧牲的烈士,1959年,中共太原市委、市政府在牛駝寨修建革命烈士陵園。1989年太原解放40周年之際,又在牛駝寨烈士陵園的基礎上擴建太原解放紀念館。1994年徐向前元帥銅像在館內落成。擴建后的太原解放紀念館分為太原解放紀念碑碑區(qū)、徐向前元帥銅像紀念區(qū)、太原解放展覽區(qū)、烈士墓區(qū)4部分。



在妙生法師、演心法師、延正法師的帶領下,全體學僧共同誦經(jīng)回向,共同追憶戰(zhàn)火烽飛中的崢嶸歲月,并接受了深刻的黨性教育洗禮。

此次參觀學習活動為江蘇佛學院寒山學院學僧上了一堂生動形象的紅色革命教育課,學僧們紛紛表示在今后的學修生活中厚植愛黨、愛國、愛教情懷,實踐和傳承愛國主義精神,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對佛教教義教理作出新的闡釋,在國家各項建設事業(yè)中更好地發(fā)揮青年學僧的積極作用。


